I 人專區 | 大型社恐現場!迫不得已要出席公司聚餐或場合,內向人可以應對的5個方法
- HireBrilly小編
- 2024年9月1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3天前

「Hi,我係 Peter,我 INFJ」
最近聽過有人這樣介紹自己嗎?近年 MBTI 大行其道,說 4 個英文字母似乎就能讓其他人很快地認識自己。而這個風潮也讓很多人認識到,原來有這麼多I人(意思是 introvert,內向)!
工作中少不免需要應酬,出席公司或客戶的活動聚餐場合。小編身邊有不少人表示自己作爲社恐人,出席這類大型社恐現場真是倍感壓力山大。如果真的迫不得已要出現露面,可以怎樣做讓自己舒服一點?
不要認爲內向是一個缺點
社會和職場文化似乎偏好性格外向的人,讓內向者可能會感到壓力,覺得是不是需要改變自己才能在社交場合中成功,而試圖要改變自己。
性格內向的人傾向獨立、深入思考和專注於內在世界。他們可能更喜歡與少數幾個人深度交流,而不是參與大型社交活動。其實,並沒有說哪種性格會是最好 – 例如,內向者因爲傾向深度交流,反映出思慮周到、善於聆聽和深度思考的特質。
不必勉強改變自己,忽視自己的優勢,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就可以。
真的需要我(每次都)出席嗎?
可能這才是重點 – 真的是迫不得已要你出席?其實有很多社交場合可能不是真的需要你出席,所以不妨先好好了解這些社交場合的性質和內容。如果沒有必要出席,就好好爲自己着想和安排吧!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從與人交流而獲得能量,也有部份人會因爲太多人的場合,或者要和不熟悉的人交流而覺得疲憊內耗,事後還要大量的 me time 回氣。
不必勉強自己要多說話,當個聆聽者也可以
在溝通的過程中,其實聆聽更是重要。根據調查,兩人對話時,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以聆聽為主。性格內向者可以善用這段 「空轉時間」,用心傾聽對方的言語和情緒,這樣不僅展現出良好的聆聽技巧,也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。
數據顯示,善用空轉時間的人在社交場合中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。
不是話多就等於善於社交,適當回應就足夠
這可能涉及一個迷思:話很多的人,真的會比較 social?不知道你會否覺得,有些人話很多的時候也很煩,甚至你會覺得是爲講而講。這樣不止聽的人覺得累,其實說話的人也有可能只是自顧自的說,沒有注意對方的感受。
話太多反而容易沒有記憶點。例如在聆聽時,觀察對方其實想要表達的情緒,再而給予適切的回應,例如:
「之後怎樣了?」
「這麼突發的情況,聽到都覺得很緊張,你當時的心情是如何?」
「快速處理了事情,又顧及了別人的需要,真的很不容易」
你可以選擇順着對方的話繼續發問,或者簡短地向對方描述自己的觀察及感受,不但能營造一個雙向的溝通,也避免了要勉強多說話而把自己累垮的情況。
5. 確認可以離開的時機
單單是在現場現身,也已經夠累了。逗留得越久,受到外界的刺激 / 見的人越多,就覺得更辛苦。不妨留意一下是否可以提早離開,或者在活動期間可以短暫離開休息的時機。
Comments